【
智慧城市網 企業(yè)關注】近日,國家層面就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進行第十九次集體學習。會議強調,
“平安中國建設只能加強,不能削弱。”要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,要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,在國家更加安全、社會更加有序、治理更加有效、人民更加滿意上持續(xù)用力,把平安中國建設推向更高水平。
近年來,平安中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,目前,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刑事犯罪率最低、命案發(fā)案率最低、槍爆犯罪案件最少的國家之一,成為國際公認的最安全的國家之一,人民群眾安全感由2012年的87.55%上升至2021年的98.62%,2023年全國群眾安全指數達98.2%,連續(xù)4年保持在98%以上的高水平。
有數據顯示,截至2024年,中國
攝像頭數量至少已達27億,相當于每人頭上最少有1臺攝像頭,公共攝像頭至少有1.76億。為此,一些人便開始擔憂:“平安”是否會走向“過度監(jiān)控”?
如何平衡是全球的“難題”
首先,需要明確的是,安全與隱私的平衡不僅是中國的挑戰(zhàn),也是全球性難題。從新加坡的智慧
城市建設到歐盟的隱私保護法規(guī),從美國的科技治理爭議到中國的平安建設,各國都在探索如何在安全與隱私之間找到平衡。
以新加坡為例,新加坡國會2012年通過《個人信息保護法案》,成立了個人資料保護委員會作為法案的執(zhí)行機構,嚴格規(guī)范數據使用。如今新加坡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,該計劃涵蓋了智能交通、智能醫(yī)療、智能家居等多個領域,未來新加坡如何在推進過程中,進一步保障群眾隱私仍是其需要面對的一大難題。
從快遞物流信息中泄露個人地址、電話招致無數騷擾等困擾,在歐盟國家基本難以持續(xù)出現。因為歐盟2018年正式生效的《通用數據保護條例》被認為是史上最嚴格的數據保護法規(guī),違反者將面臨高達2000萬歐元或全球營業(yè)額4%的罰款。有媒體曾測算出,《通用數據保護條例》實行的第一年就可能為歐盟實現60億歐元的“創(chuàng)收”。
美國司法部則是在2023年發(fā)布了禁止敏感個人數據向部分國家跨境傳輸的最終規(guī)則,規(guī)則特別指明敏感個人數據包括“地理定位和相關傳感器數據該規(guī)則”“生物特征標識符”“個人健康數據”等。
然而除了數據隱私保護,那最重要的人身安全該如何最大化保障?
有特色的“平安中國”
在中國,為了加強平安建設,自2004年以來,我國先后開展了科技強警示范城市建設、城市報警與監(jiān)控系統建設、“3111工程”、農村技防建設、“天網”工程、“雪亮工程”、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等試點工作。
隨著各項平安建設活動的深入開展,我國公共安全領域的科技應用水平和社會治理能力得到了大大提升。通過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技術,社會治理實現了從“人海戰(zhàn)術”向“智慧防控”的躍遷。
以部分地區(qū)為例,如重慶市通過智能安防設備對高層建筑進行消防安全整治,2020年-2024年,累計全市已排查高層建筑4.16萬棟,查處違法行為39.5萬起,可燃雨棚、外墻防護網拆改121.4萬戶,整改用電用氣隱患66.2萬處,顯著降低了火災發(fā)生率。
甘肅省構建了“1、3、5分鐘”應急處置圈,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快速響應和精準打擊,有效提升了治安防控能力。
福州市“平安福”系統通過構建態(tài)勢感知和指標監(jiān)測體系,以“雷達圖”“紅橙黃綠藍”五色預警等方式,在“一張圖”上展現各地、各級、各領域的優(yōu)勢和短板,并對異常區(qū)域、異常指標進行預警。
深圳公安發(fā)揮無人機低空巡航的優(yōu)勢,打造了空中巡邏隊、交警隊、偵查隊等8支無人機空中警隊,同時利用人工智能、大數據等新興科技進一步釋放警力資源,加快提升公安機關新質戰(zhàn)斗力,截至2024年12月,深圳公安已在全市重點部位設置常態(tài)化低空巡段255條,通過警用無人機及時發(fā)現并處置社會面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等。
不可否認,科技手段十分重要,然平安中國建設的成功也離不開群眾的廣泛參與。從網格化管理到群眾自治,中國正在探索一條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路徑。
例如浙江省通過“楓橋經驗”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創(chuàng)新,實現了矛盾糾紛的源頭化解,杭州連續(xù)18年入選“最具幸福感城市”,充分證明了群眾參與的重要性。重慶市黔江區(qū)官壩社區(qū)通過“三方議事”機制,有效化解了長達10年的陽光花園小區(qū)上萬人用電等重大矛盾糾紛213件,2024年社區(qū)矛盾糾紛化解率從2022年的90%上升至100%。
如果說科技賦能和群眾參與是平安中國建設的兩大支柱,那法治保障、各類標準則是其基石。通過有效監(jiān)督,中國正在構建一個公平、透明、可持續(xù)的社會治理體系。
以安防行業(yè)的標準為例,如《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管理條例》明確禁止在旅館、飯店、學生宿舍、公共浴室等敏感區(qū)域的內部安裝圖像采集設備,要求合理使用圖像采集設備,在維護公共安全的同時,保護個人隱私和個人信息權益。
結語:
如上所言,平安中國建設并非簡單的“監(jiān)控”,而是通過科技賦能、群眾參與和法治保障的多方協同,實現了精準化、人性化的社會治理模式。正如國家領導所言,平安中國建設只能加強,不能削弱。未來,隨著智能化、法治化和國際化的深入推進,中國將繼續(xù)成為全球安全的典范。